跳到主要內容區

4.陸軍後勤學校技術訓練中心

作者:羅琪承

 

信義區軍事設施陸軍後勤學校技術訓練中心基本資料

設施名稱

陸軍後勤學校技術訓練中心

建物類型

軍營

設施所屬

原屬聯勤總部,現屬陸軍

建立時間

1980年(民國69年)5月

位置範圍

臺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段150巷471號

地圖

設施現況

正常使用中

搬遷或

改建時間

現今影像

設施用途

培養技工幹部、發展兵工、招訓技勤常備士官

陸軍後勤學校技術訓練中心,簡稱後訓中心,是一所隸屬於中華民國陸軍後勤指揮部所屬的軍事訓練學校,但並無學位或文憑頒授。其前身為陸軍後勤學校(簡稱後校)。訓練中心本部位於桃園市平鎮區,另有位於新北市鶯歌區、桃園市八德區的「補運分部」及位於臺北市信義區的「技訓分部」。主要培訓中華民國國軍補給、保修、運輸、彈藥、主財、人事行政、後勤管理及軍備管理等技勤專長作業官、士、兵;負責補給、保修、運輸、彈藥等勤務支援部隊訓練標準、程序、方法與操作等之創新、精進、測考,以促進部隊訓練之制式化及補給、保修、運輸、彈藥等勤務支援部隊編裝、準則、技令、書刊、戰技、戰法及軍品之研究發展,期使各單位在「有計畫、有準備、有步驟、有標準」貫徹執行教育任務,提升技勤基層官士兵素質,使學員生於完訓後能了解未來所擔任職務之「任務」、「角色」、「定位」與「功能」,以達「為戰而訓、為用而訓、戰訓合一」之要求,提昇部隊整體戰力。

圖1、圖2(由上至下):陸軍後勤學校技術訓練中心現景

資料來源:自行攝影

本單位與四四兵工廠其實有著深厚的淵源。在民國53年12月16日,當時的國防部長蔣經國指示,成立「聯勤技工學校」,草創時期僅為任務編制,學校商借四四兵工廠設施、招收初中畢的學生,以五等一級技術工職位任用,需服務七年,稱為「甲」班,專門培育兵工生產的幹部。直到民國59年3月才成立正式編制,並由四四兵工廠廠長兼任聯勤技工學校校長。民國62年年11月,更名為「聯勤兵工技術學校」,到民國67年9月1日才由劉國才將軍為首任專職校長。在民國69年5月14日時遷到信義路五段150巷現址。

而後在民國69年6月時,已改名為206廠的四四兵工廠配合北市都市更新計畫遷廠到三峽。但當時在同一場域的208廠並未一起移到三峽,而是先暫駐在聯勤兵工技術學校,直到民國73年4月,208廠才遷至三峽與206廠合併。

民國92年10月1日,原聯勤兵工技術學校移編至國防部軍備局,改名為「國防部軍備局生產製造中心技術訓練中心」,在國軍「精粹案」後民國102年1月1日移編陸軍司令部,改名為「陸軍後勤學校技術訓練中心」,最後於民國103年4月1日更名「陸軍後勤訓練中心技訓分部」迄今。

圖3:民國56年9月聯勤技工學校校區大門

資料來源:國防部提供

圖4:民國78年7月已遷至信義路現址的聯勤兵工技術學校校區大門

資料來源:國防部提供

若往上追溯陸軍後勤學校技術訓練中心的現址處,可以發現此地應本為日軍的「陸軍第八飛行師團第五野戰航修廠三張犁格納庫/派遣隊」。第八飛行師團為大日本帝國陸軍飛行師團之一部。據查日本「国立公文書館」相關資料得知:陸軍第八飛行師團隸屬日軍第一○方面軍司令官,通稱號為「誠」兵團。在昭和19年(1944)6月10日由東京第1航空軍司令部改編而成。

圖5 :第八飛行師團 債務未濟調書
圖片來源: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圖6:本地1898年臺灣堡圖與Google地圖疊圖

資料來源: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與GOOGLE地圖翻攝

同月中旬師團移駐臺北。擔當臺灣及琉球群島的航空作戰任務。在「臺灣沖航空戰」中迎撃來襲之美國航母艦隊航空部隊。在沖繩島戰役與第6航空軍聯合進行主要的神風特攻空戰。在沖繩島戰役期間,緊急特攻隊備有30隊,共245名戰鬥人員。依現有資料,在太平洋戰爭中本地應未有遭受空襲的紀錄。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