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說點02
信義路四段與基隆路口-天橋上之西側(圖1)
信義區重要道路發展
圖1:解說點02
信義區早期以農業發展為主,利用天然水道、陂塘作為灌溉水源,後來發展主要依賴瑠公圳灌溉系統(圖2)。從大正28年(1939)的瑠公組合水利區域圖可以看到,區內灌溉系統支流甚多,可想見農地利用狀況梗概。後期農業漸漸沒落,都市走向現代化的歷程中,逐漸失去功能的水圳慢慢地被填平消失或是隱沒入地下成為道路、停車場等,漸漸被人們遺忘。
圖2:大正28年(1939)瑠公組合水利區域圖
早年的信義路並非如現在的模樣與位置,特別是在信義路四段、五段等部分。信義路由西往東行,約在近敦化南路處就斜行,早年的信義路四段是目前的文昌街,後段的信義路五段則約是現今四四南村房舍前斜向空地。
在接近光復南路的文昌街上會看到一座名為「信義路八號橋」(圖3)的小橋跨在大溝渠上,這條圳溝只剩一小段露出可見,其他範圍已經都被加蓋成為道路。早年,道路經過水圳的地方就會有這樣的小橋,如今則是難以見到了。
圖3:信義路八號橋,照片是從北側往南拍攝八號橋與水道的狀況,此橋甚短,水道在橋的南側部分已經全部加蓋。
曲折的信安街就是以往瑠公圳的系統水道,在大正28年(1939)的瑠公組合水利區域圖三張犂周邊區域圖上還可以看到約在現今三興國小的校門口位置有水門的符號,並且有「第四制水門」與「第三排水門」的註記。
這條水圳流經現今的崇德街、基隆路也都有橋樑跨越,在接近現今松勤路、基隆路口處有一座水汴頭(車層汴),分出一條五分埔支線灌溉基隆路以東的興雅庄、三張犁庄、五分埔庄、中坡庄等區域農田。而且從五分埔支線的主線又分出許多小支線,再加上原有從山上下來的天然溪流渠道、埤塘,形成一幅阡陌縱橫、水文豐富的景象(圖4)。
圖4:大正28年(1939)瑠公組合水利區域,三張犂周邊區域,圖中水門位置就在現今三興國小的校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