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解說點05

吳興街與基隆路口-東北角人行道(圖1)

華麗與滄桑並存

圖1:解說點05

透過大正10年1921)的地圖可以發現,信義區早年呈現的是散村樣貌的零星農戶。後來聚落出現在現今基隆路約現今三興國小瑠公圳水門的周邊(圖2),其北側聚落約是現今信義路四段、光復南路、基隆路二段圍成的三角型區域。

民國47年臺北市圖(圖3)可以發現,前段所說的聚落區域被數條道路與水道分割成數個區塊,這樣的現象一直持續至今,也是讓不了解歷史背景的人對現今樣貌難以理解。

圖2:信義區主要區域 大正101921)臺灣堡圖(引用自中央研究院地圖系統資料)

圖3:民國47年臺北市圖,左側五條道路交會區域,是此區域較早成形的小型聚落。左側下方建築群是四四南村與信義國小。中間下方的斜下道路,標示為基隆路的巷道,為早年的吳興街。

至今,在基隆路沿街面大樓背後還可以看到少數老舊屋舍,這裡的街道相形較為狹窄,卻是早年最熱鬧的街肆所在。信義區早年第一家電影院—僑聲戲院,也是出現在此(解說點位置斜對角的大樓)。

由此往內(往東)望去的吳興街至今還是條略嫌狹窄的道路,看來不起眼,卻是本區中發展較早的街道,是通往東南角山下地帶的主要道路,因存在已久、建物較密集且居住人口較多,若要拓寬需要大規模徵地拆屋,因此一直維持著老舊樣貌。

這一條道路早年因礦坑、運煤輕便鐵道的帶動而發展起來的,鐵道從路口一直延伸的山腳下,在吳興街成形、發展成街市之前就已經存在。此鐵道的另一方向是從這個路口向北連通到松山,銜接縱貫線鐵路,也因此推動了沿線的發展進程。

現今所見吳興街沿街有部分屋舍已改建,但仍維持著三、四十年前的老舊街道風情,特別是在中段的吳興市場、臺北醫學院一帶,街道狹窄曲折,多數仍是數十年歷史的四層樓公寓。難以想像幾條街巷之外不遠的信義計畫區如此光鮮亮麗,而此處彷彿時光停滯,還遺留著少數日本時代的閩式合院(民居)建築。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