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3.萬應宮

松光里─萬應宮

作者:羅琪承

宮廟名稱

萬應宮

地址

臺北市信義區林口街79

建廟時間

民國63年(1974年)

近期改建時間

目前負責人

萬應宮管理委員會

建廟形式與方位

單間小廟,方位坐東北廟口朝西南

主祀神明

廟公、廟媽

同祀神明

福德正神/臨水夫人/太上老君/關聖帝君/觀世音菩薩/天上聖母/玄天上帝/中壇元帥/神農大帝

宮廟對聯

上聯:感應通天眾生景仰揚四海

下聯:壇墠和氣萬民安樂享昇平

祭典時間

廟慶:農曆820

普度:農曆729

參拜民眾

松光、大仁、大道里民眾

萬應宮現景

資料來源:江庭宇於20211122日拍攝

        萬應宮位於信義區松光里林口街上。林口街原有條不到一公尺寬的溝渠,其北端接今福德街處,即早年瑠公圳五分埔支線。往南到今松山路底之天寶聖道宮。早年此地皆為農田,在民國64年1975年)時,原溝渠加蓋改建為現行道路完工,周邊也逐漸變為公寓住宅,自南段起白天有菜市場,入夜則為林口街夜市,是在地人較常去的市集。       

        萬應宮中的廟公、廟媽最早可追溯至約200年前,本為南港山系四獸山之豹山和獅山水源,在永春陂匯流溢出於平地溪流(今林口街)左岸岸邊的一田間小廟中兩尊小神尊,位在今林口街13號處,現在萬應宮主龕中間的兩尊小型神像即為最早期的神像。

        後因在地顏家要蓋新房,田間小廟搬遷至今林口街66巷前。據《本境廟公歷史》所述,萬應宮祭祀之廟公姓名為趙宗,清朝道光年間18211850年)人士,移居到此事業有成,因無子嗣故託產業於友,但友人沒祭祀趙宗,後閻王准趙宗發揮能力照顧百姓所求,以得香火祭拜,即為最早廟公之由來。

        現址萬應宮主龕後方左邊的神尊即為位於林口街66巷時之神像,原有兩尊,但有一尊被人偷走未尋回。現址右龕的土地公也是此時奉祀之神像。萬應宮現址於民國61年1972年)動工,民國63年1974年)完工,主龕後排正中和右方兩尊神像即為現址所塑之聖公聖媽,和左龕一尊媽祖同為遷至現址時所塑。

        在進行林口街溝渠加蓋整平道路工程時,工程進行到林口街66巷處,機具就是會出現故障問題挖不下去,使工程無法進行。經工程人員請示廟公溝通後,廟公答應換地方,就指定遷至現址林口街79號處。現址原為一水坑,萬應宮落成後是面對水流衝,與一般土地公廟「把水尾」的作法相同。

        萬應宮廟慶時間為每年農曆8月20日,會請野台戲連演7天,並選當年爐主。萬應宮選爐主的方式是在廟慶當天,集合有意願當爐主的一般民眾(不限身分資格,只要有意願就能參加),在廟公前擲筊,連續擲出最多聖筊的人成為當年爐主。

每年農曆7月26日會辦中元普渡,平時每月逢初一十五時也會祭拜。除所屬的松光里外,包括大仁、大道里的民眾都會來此參拜,在地人已經將廟公廟媽當成此地的土地公在拜。此外包括求學業、考試、事務等都非常靈驗,是對地方相當重要的宮廟,是松光里的信仰中心

萬應宮主龕

資料來源:江庭宇於202232日拍攝

〈瑠公水利組合區域圖〉與今林口街和萬應宮(黑點處)位置疊圖。

資料來源:引自中研院臺北市百年歷史地圖

除宮廟所塑的聖公聖媽、土地公、媽祖外,尚有其他神明,大多是其他人拿來這放置的,就一併祭祀。

資料來源:江庭宇於202232日拍攝

萬應宮主龕前排中間的兩尊小型神像即為最早期的神像。主龕後排左邊的神尊即為位於林口街66巷前時之神像,主龕後排中央即為現址神像。

資料來源:江庭宇於2022310日拍攝

萬應宮第一次遷移至林口街66巷前現景。

資料來源:羅琪承於2022年3月21日拍攝

萬應宮〈六十甲子籤〉與頭籤。

資料來源:江庭宇於202232日拍攝

瀏覽數: